留美博士彭先兆(左)及其团队在洛阳创业研发的第三代眼科OCT高速3D成像诊疗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记者 潘郁 摄
核心提示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我市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等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政策,“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创新创业,围绕人才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使河洛大地日渐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磁场”。
1 招才引智 诚意十足
近日,从瑞士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传来喜讯——我市引进的曾攀团队“下风向斜轴变桨伞形结构风力发电机”项目经过大会评审,荣获本届国际发明展金奖。
作为2017年郑洛新自创区北京推介会签约的人才团队之一,曾攀团队由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曾攀教授牵头,团队在新型风力发电、结构仿真分析、材料基因工程等方面有深厚的研发实力。
落户洛阳仅1年时间,该团队就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这并非偶然。该团队有关负责人说:“正是因为洛阳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尊重人才的氛围,我们才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市委书记李亚强调,要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营造“寻觅人才如饥似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的浓厚氛围,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在洛阳竞相奔腾。
当前,我市正抢抓“双区叠加”重大机遇,朝着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的目标奋进。古都洛阳,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去年,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重磅推出“1+4”一揽子人才工作政策,即《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中西部地区人才高地的实施方案》和《洛阳市市管企业公开选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工作方案》《洛阳市2017年面向重点高校引进优秀人才工作方案》《洛阳市第三批“河洛英才计划”实施方案》《洛阳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全面阐释了我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具体举措,可谓“含金量”十足。
聚焦发展定位、瞄准重点产业、找准人才需求“痛点”……近年,我市实施了一大批重点人才工程。尤其是“河洛英才计划”实施以来,围绕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重金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截至目前,“河洛英才计划”已完成两批评审,第三批评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三批共有包括11名院士、2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长江学者、2名中原学者在内的143个创新创业团队申报。
2 引用并重 人尽其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要有引才的诚意与魄力,更要有用才的眼界和胸襟。
随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和“1+4”一揽子人才工作政策的推出,洛阳向世界传递出“揽天下英才、聚创新动力、促洛阳发展”的强烈信号。
深化改革激励人才。我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关键是“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我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中西部地区人才高地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保障和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用人自主权。
真金白银助力人才。近年,我市把人才发展支出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并实行一次性奖励与日常补贴相结合,注重政策的连续性。例如,在去年公布的顶尖人才“引领工程”中,我市将对全职引进和新当选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中原学者等,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在岗期间每年发放津补贴;入选第三批“河洛英才计划”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将获得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助。
切好“蛋糕”激励人才。我市将优化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管理办法,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且不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可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活动,所得报酬按照规定计缴个人所得税后归个人所有。同时,我市将加大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市域内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市财政分别给予重奖: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每项500万元、一等奖每项100万元、二等奖每项50万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每项75万元。
人尽其才,百事俱举。通过引用并重的人才政策,我市正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光”和“热”,为推动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 优化环境 服务英才
近年,全国各地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洛阳清醒地看到:人才不仅看重较高的待遇,更注重创新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我市坚持围绕人才需求,通过领导干部服务联系专家、搭建“河洛英才计划”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探索实施人才“绿卡”等服务制度,不断提升服务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全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日益浓厚,让四海英才免去了在洛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领导干部带头服务人才。我市坚持发挥党委(党组)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洛阳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与专家人才建立了日常沟通联络机制,建立日常沟通联系“直通车”制度,每名领导干部手机中都有专家人才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邮件、座谈、登门拜访等方式,积极协调解决专家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搭建平台助力人才腾飞。近年,我市以“河洛英才计划”为主线,建成了“河洛英才”联盟、“河洛英才”论坛、“河洛英才”青年沙龙等一系列平台,促进各领域人才的学术交流和常态化协同创新,并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地设立了“河洛英才计划”示范基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交流碰撞、百家争鸣的广阔舞台。
创新服务解除后顾之忧。在服务人才工作中,我市探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为专家和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社会保障、项目申报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全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愈发浓厚。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各类人才,正活跃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汇聚四海英才、筑就“人才磁场”,如今,在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的新征程上,洛阳正成为四海英才实现理想、贡献智慧的广阔舞台!(记者 李梦龙)